
各地環保頭條丨陜西實現48171家固定污染源全覆蓋 排污許可核心作用初步顯現
為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、國務院控制污染物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等提出的重要改革目標任務,按照生態環境部部署和要求,積極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,在全覆蓋基礎上陜西積極探索夯實企業主體責任的地方經驗,全面發揮排污許可證作用,高效支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
按照“核發一批,執法一批”原則,陜西逐漸構建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的執法模式,以幫扶企業有效落實主體責任為目的,以排污許可質量核查資料為線索,積極聯動,良性互動。上半年對已核發2870家企業進行了省級質量核查,對核查發現2218處問題清單移交執法部門。優化“排污許可執法檢查引導表”,并將“引導表”信息嵌入執法檢查系統,全面指導執法人員執法工作。截至7月底,全省各級累計開展2530余人次的排污許可執法專題培訓;全省13個市、123個縣(區)出動執法人員3046人次,對33個行業1251家排污許可重點監管企業,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排污許可證后監管專項執法幫扶工作,并通過新聞發布會、通報形式的方式發布違法企業名單及內容,進一步強化排污單位的主體責任,規范排污行為。
陜西不斷探索排污許可證后落實企業責任制度建立,逐步圍繞“一證式”讓企業執行環境法律、標準和要求更具“明晰性、便利性、實用性”,切實減輕企業負擔。繼2019年在水泥、焦化行業進行排污許可證后“審計式”審核后,今年陜西繼續開展火電、陶瓷磚瓦行業證后“審計式”監管試點研究,進一步規范企業“依證排污”行為,探索出臺行業排污許可企業執行指南,幫助企業規范排污行為。